傳說這一天,
是牛郎織女相會的日子,
故有“鵲橋相會”的傳說。
這一天,也是乞巧的日子,
靈巧的女孩子們會向織女乞求智慧和巧藝,
以及美滿的姻緣。
七月七日,繁星點點,
抬頭仰望,牛郎織女,鵲橋相會。
天上人間,愛意滿滿。

七夕節
怎么來的?
婦女乞巧
這個節日起源于漢代,東晉葛洪的《西京雜記》有“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于開襟樓,人俱習之”的記載,這便是我們于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于乞巧的記載。
自然崇拜
“七夕”最早來源于人們對自然的崇拜。早在《詩經》時代,人們就對牛郎織女的天象有所認識,在東漢時就出現了人格化的描寫:“織女七夕當渡河,使鵲為橋。”
當然,人們對星星的崇拜遠不止牽牛星和織女星,先民們甚至把天上的每一顆星星都想象為一位神仙,對人們的生活能起到支配作用,并且和人們的自身生活都有關聯?!?/span>
時間崇拜
“七夕”也來源古代人們對時間的崇拜。“七”與“期”同音,月和日均是“七”,給人以時間感。
古代中國人把日、月與水、火、木、金、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“七曜”。七數在民間表現在時間上階段性,在計算時間時往往以“七七”為終局。
“七”又與“吉”諧音,“七七”又有雙吉之意,是個吉利的日子。
數字崇拜
古代民間把正月正、三月三、五月五、七月七、九月九再加上預示成雙的二月二和三的倍數六月六這“七重”均列為吉慶日。“七”又是算盤每列的珠數,浪漫而又嚴謹,給人以神秘的美感。“七”與“妻”同音,于是七夕在很大程度上成了與女人相關的節日。
七夕節
做什么?
【牛郎織女鵲橋相會】
傳說在七夕的夜晚,
抬頭可以看到牛郎織女的鵲橋相會哦~
【穿針乞巧】
穿針乞巧是中國傳統習俗之一,
是最早的乞巧方式。
七夕之夜,
女子手拿五色絲線和連續排列的九孔針
(或五孔針、七孔針),
趁著月光將絲線穿入針孔中,
將絲線快速全部穿入者,
稱為得巧。

《月曼清游》之“丟巧針” | 陳枚
【吃巧果】
巧果又叫乞巧果子,
在七夕乞巧食品中最為出名。
【許愿】
放出菏燈,
祝愿明天更好。

《七夕長生殿圖》局部 | 錢邕
“愛”,是世間最美好的字眼,溫潤如玉,暖若春風。
但丁說,愛是美德的種子;
羅曼·羅蘭說,愛是生命的火焰;
泰戈爾說,愛就是充實了的生命, 正如盛滿了酒的酒杯。
……
七夕節
是一年中最浪漫的節日
攜手望璀璨星河
相愛的人會得到全世界的祝福